中醫對疾病的睇法

中醫學源遠流長,以「上工治未病」為理想,認為人體各部是互相聯繫的有機整體,強調袪邪扶正以維繫身體的內在平衡,同時與自然環境的各種變化維持和諧關係,展現「天人合一」的理想思維。 傳統中醫了解疾病的途徑與現代醫學截然不同,例如從疾病的原因來看,中醫主要分為外因、內因和不內外因。外因包括: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。這六個因素本屬自然界常見的現象,一旦接觸並超出人體所能承受的程度,便成為引致身體產生疾病的外邪。 內因包括: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。七情本是人的精神意識對外在事物的情志反應,一旦這些活動過度劇烈,或持續日久,以致臟腑氣血功能失調,便成為產生疾病的內因。 不內外因包括:外傷、勞倦內傷、房事過度、職業病、遺傳、胎傳和他病所生。其中外傷包括被動物昆蟲傷害、飲食或饑餓引起的傷害、運動跌撞拉折傷害、金屬或硬物傷害和燒燙所傷等等。

陰陽五行

中醫基本上是根據這個病因分類系統去了解所有疾病的,並將「陰陽學說」、「五行學說」和「氣」的概念融合於醫學理論和治療實踐之中,確立治則,指導治法,遣方用藥。 不少病患看中醫時會提及自己已被西醫確診的病,特別是一些慢性病,例如糖尿病、高血壓,乙肝等等,都是現代醫學命名的病名,事實上中醫不會有特定複方或單味藥,專醫某現代醫學命名的疾病,都是要靠個別中醫對患者身體狀況和病性的認知,作出最合適該病患的診斷和處方,所以不同中醫面對同一患者,會有不同的治療方法。 現代醫學走了迴異的路,對疾病的分類大致為:感染性疾病,例如細菌、病毒、寄生蟲和真菌感染;自體免疫性疾病,例如紅斑性狼瘡、濕疹;分子遺傳學疾病,即染色體數目或結構異常引起的病,例如唐氏綜合症。營養性疾病,例如腳氣病等。

中醫治氣

對病因的不同分類方法,帶來了兩種醫學不同的思維。西醫治病的方針是消除病原,或是改變細胞層面,甚至是基因層面的狀態,以達致治療的目的;中醫則是在人的「氣」上入手,將所有「病因」最後都歸結為氣的改變,把人體作為一整體,治病講究調氣,最終目的是使身體恢復正常的功能狀態。因此,有人認為西醫是微觀醫學,中醫則是宏觀醫學,各有所長,各領風騷! 傳統中醫走了數千年歷史,曾經歷被打壓和被廢除的危機,始終屹立不倒,而且全球對中醫學的研究亦有增無減,更不乏應用古中醫經典理論破解現代疑難雜症的例子。中醫學是一塊未被完全挖掘的瑰寶,有待我們更進深研究,未來人類健康福祉將不能與之分割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