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談中藥敷貼療法(天灸)

越來越多患者認同,尋求中醫針灸治療痛症,是十分明智的選擇,比較服食消炎止痛藥,往往得到更快更持久的果效。

一般說到 “針灸”,大部份人都只想到是針刺穴位,事實上,“針灸” 還包括 “灸”,就是用某些燃燒材料,熏灼或溫熨體表一定部位,以防治疾病的方法。針和灸同樣是通過調整經絡臟腑功能,達到治療目的。

對於懼針痛怕藥苦的患者來說,灸法可能是更佳的選項。事實上灸法補充了針與藥某方面的不足。《醫學入門》說:“凡病藥之不及,針之不到,必須灸之。”,一些因寒邪凝滯引起的疾患,灸法的療效確實更勝一籌。

常見的灸法是用乾燥的艾葉除去雜質搗碎成細乾的艾絨,燃燒施灸;但今日筆者要說另一種灸法,是使用具刺激性的藥物,敷貼在患處或穴位上,使局部皮膚充血、發泡,這種無需燃燒而具灸法效力的方式,稱為 “天灸”,又名“發泡灸”或“冷灸”。

有人會問,在體表上敷貼藥物,怎樣做到治療不同疾病的作用,其實跟針刺穴位治病同理,天灸的作用必須通過穴位及經絡的傳導才能發揮出來,因為經絡 “內屬臟腑,外絡肢節,溝通表裡,貫穿上下”,人體表面佈滿穴位,由經絡跟五臟六腑互相聯系,經中醫師臨床按照患者體質和病情,選取合適的穴位組合,便可達到療效。

天灸的功用及適應症

因此,天灸的功用包括了溫經通絡、健脾和胃、活血袪風、利水消腫及溫肺袪痰。經過多年不斷推廣應用,現時已發現天灸有助舒緩多種不同疾病的症狀,例如支氣管哮喘、氣管炎、各種關節肢體痛症、慢性腸胃炎、消化不良、膽囊炎、胃潰瘍、冠心病、高血壓、水腫、遺尿、小便不通、月經不調、經痛、帶下、小兒疳積、腹瀉、厭食、濕疹、頑癬、皮膚瘙癢等等。

對於平時怕冷又易感冒人士,天灸也有助溫陽通絡,加強免疫力及提升抗病能力,減少感冒機會。近年,更有應用於腫瘤患者,緩解各種癌痛,提高生存質量。

天灸的操作非常簡單,成人貼藥兩至三小時便可以把藥貼除掉,期間可以繼續進行日常的活動,但貼藥當天起計三天內,要避免進食生冷、刺激性、油膩、辛辣、過鹹、海鮮、牛羊肉。

天灸甚少副作用,一般人貼藥半小時開始會感到局部灼熱,發紅及刺麻癢感,持續約四至五天,少部份人會起水泡,大概一周內可吸收結痂,這些都是正常反應。

每年夏天及冬天,很多中醫診所都為病人進行天灸,夏天稱為“三伏貼”,冬天叫“三九貼”。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一段日子,選擇這段日子進行貼藥,是為“冬病夏治”,減少陰寒因素引起的疾病發作機會; 而在冬至當日開紿進行的三九貼,相信是按照中醫理論:「陰極生陽」,冬至是廿四節氣中寒冷的日子到了終極,這時進行天灸,以助初陽生發。

事實上天灸並不限於只在三伏天或三九天進行,筆者在有患者情況有需要時,亦會採用天灸藥貼於合適穴位上,以配合內服藥治療,往往取得更佳療效。例如為虛寒體質咳喘患者貼藥於定喘穴及肺俞穴,配合內服溫肺化痰止咳藥,痊癒時間可以大大縮短。

天灸治療既簡單又方便,適應症廣,安全可靠,副作用少,而且價廉,所以需求日增,希望大眾能對這種療法多點認識,多一些選擇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